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語言的理解,二是主動說出的語言。孩子往往是先理解語言,然后才會說話。但是,孩子并不是生下來語言就能自然而然地發(fā)展的,從小和狼一起長大的狼孩子,七歲時也只會嚎叫,而且語言很難再發(fā)展;從小生長在無人關注的環(huán)境中的孩子,語言能力也很貧乏。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0-7歲是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如沒有及時的刺激和訓練,最容易產生語言障礙,影響將來的心理發(fā)展。
在一歲以內,語言訓練應著重于主動對孩子說話,即使是1-3個月的嬰兒, 也會對聲音有聽覺反應,能辨別聲音的來源,會咿呀發(fā)聲,能辨別講話人的感情等,家長不要忽略了這一時期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需要,多給孩子聽豐富多彩的聲音, 包括音樂、兒歌、故事、自然界的各種聲音等。不要給孩子限定一個非常安靜的環(huán)境,也不能只給孩子單調的聲音刺激。孩子最喜歡看微笑的人臉,所以,家長要多對孩子說話,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新鮮刺激。
孩子會說話以后,家長不要只滿足于教他們認字、背詩等,應注意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本體感。因為平衡能力差的孩子,語言組織能力較差,雖然話多, 但大多說話無條理。本體感差的孩子,動作拖拉、笨拙,大腦對聲帶、舌頭、嘴唇等肌肉控制不良,容易造成思維快于語言,而形成大舌頭、口齒不清、口吃等。有些語言障礙是由于智力障礙造成的,如說話晚、發(fā)音不清、不能理解別人說話等,這就需要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智能訓練和開發(fā)。兒童孤獨癥造成的不說話、不與別人溝通等語言障礙,則需要特殊的心理訓練來矯正,機械地訓練孩子說話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孩子的語言訓練要越早越好,家長要積極求教于心理醫(yī)生進行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