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房門敞開,許多孩子也會自覺地呆在房間里。他們絲毫沒有“越獄”的企圖。但是,有的孩子卻不甘“就擒”。他們不停地跑出房間,致使禁閉室形同虛設(shè)。如果出逃者年齡較小,你只要站在門口,堵住他們的去路就是了。他們見勢不妙,就會悻悻地返回房間。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你可以把房門關(guān)緊。如此三番五次,孩子自然明白,一旦進入禁閉室,絕不可擅自跑出,只能老老實實地“服刑”——這是“禁閉”的基本原則。如果你沒有把門關(guān)緊,孩子屢次逃逸,你又把他們趕回去,雙方就會陷入“拉鋸戰(zhàn)”。
在這種情況下,禁閉當然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你調(diào)教和約束孩子的效力,也會大打折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在房門外裝上“柵欄門”。這樣,即使孩子能把房門打開,“柵欄門”也會堵住孩子的出路(“柵欄門”通常裝在門框上。你應(yīng)當做得結(jié)實一些。要是孩子一腳就能把它踹翻,你還不如不裝呢)。還有一個辦法。孩子膽敢跑出禁閉室,你就增加禁閉的次數(shù)?;蛘哒f,你可以把再次禁閉的時間增加一倍。
當然,倘若禁閉的對象是2~3歲的孩子,這兩種方法可能不會起多大作用,因為他們還難以理解你的意圖。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而言,這樣的方法就很奏效,因為他們絕不愿意自討苦吃。有的家長別出心裁,把禁閉室的房門加工成“半截門”。(他們可以從這種“半截門”上方,監(jiān)督里面的情況。)這種“半截門”的特征,就是門的下半部分是鎖緊的,而上半部分可以敞開。你可能在喜劇電影里見過這種“半截門”。有些孩子喜歡這種“喜劇化”的處罰方式。他們樂于接受這樣的調(diào)教,且能很好地反省自己。孩子可能趁你不備,奪門而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話,你還可以使用一種塑料球形門把手。這種把手扭轉(zhuǎn)起來,需要一定的力氣。小孩的力氣不夠,也就無法將門打開。
還有一種方法更為簡便:把門鎖起來。有的父母擔心這樣一來,孩子可能患上“幽閉恐懼癥”。這種擔心是多余的,除非你把孩子成年累月地加以禁閉。有的父母覺得把孩子鎖在房間內(nèi),是嚴重犯法的行為。據(jù)我所知,在美國的大多數(shù)地方,這種做法并不觸犯法律。你可以明確地告知孩子:只要乖乖地接受禁閉,房門可以開著,也可以關(guān)上。一旦他們從里面跑出來,你就會把房門鎖緊。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只要自己聽話,就可以保證禁閉室房門大開。這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從孩子的天性來看,他們總是試圖逃出禁閉室(包括很多患有“多動癥”的孩子)。因此以某種方式關(guān)緊房門,當然是必要的做法。要是房門隨時可以打開,孩子隨時可以跑出來,而你不得不跟在他們屁股后面,老鷹捉小雞般地追趕過去,逼迫孩子返回房間——這樣,實施魔法的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你會十分被動,對于孩子而言,也沒有任何好處。作為家長,你必須讓孩子知道,禁閉之門,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除非禁閉時間結(jié)束,否則他們只能呆在里面,好好反省自己。禁閉期間,要是你擔心孩子的安全,那就站在門外,偷偷監(jiān)視和守候。盡量不讓孩子知道。有的家長對于禁閉時間,執(zhí)行的是“孩子幾歲,就關(guān)幾分鐘”的原則。這是一個好主意。
家長不能因為情緒不好,就隨意延長禁閉時間。只有孩子做的事情太過出格,才可以適當延長禁閉時間。當孩子懂得你的規(guī)矩,知道“不能隨便跑出房間”之后,就會放棄抗爭,開始短暫而安靜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