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鑒別超常兒童的基本原則
◇ 在動態(tài)的比較研究中鑒別。
◇ 采取多指針,多途徑,多種方法和程序進行鑒別 。
◇ 把發(fā)展的值跟量結合起來考察:研究超常兒童的能力,不僅要有兩方面的指針,如反應結果與速度,還要質的指針,如反應過程、方式、策略特點等。
◇ 鑒別應服務于教育,通過教育近一步鑒別:不只要測查兒童過去教育的結果,還要觀察兒童在相同的教育條件下的發(fā)展變化,因此把鑒別教育和追蹤考察結合起來進行。
這些問題一直引起爭論。有關的研究包括探討不同社會階層的父母的智商與其孩子的智商的相關關系、研究同卵雙生子與異卵雙生子在不同環(huán)境生長中的智力水平的差異、研究孤兒院中那些雖在同樣的環(huán)境成長,但擁有不同
遺傳條件的孤兒的智力差異、更有透過動物實驗,探索學東西快的動物的后代是否表現(xiàn)出較高的學習能力等等。例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 Arthur Jensen (1923--) 較強調遺傳的因素,他進行了一系列比較美國白人與黑人的學習能力的研究后,他跟60年代的一位心理學家 Burt Bingham 一樣相信遺傳的因素影響智力的比例是80%,而后天環(huán)境的因素只占20%。但是,另外一位美國心理學家Leon J. Kamin(1924--)卻非常反對遺傳說,他認為以前證明有關遺傳決定智力的研究報告有偏差的地方,他更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些德高望重的心理學家,如 Yerkes和 Bingham竟然在遺傳說上加添劃分種族優(yōu)劣的色彩。
爭論持續(xù)的同時,同樣關心超常智力的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把研究重點放在早期鑒別更能使超常兒童發(fā)揮所長,尤其是通過幫助家長與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的潛能,使超常不至于被埋沒。家長得到
專家的指導,懂得觀察孩子日常表現(xiàn),如孩子比同年齡的小孩表現(xiàn)早熟、對某些事物的濃厚興趣、甚至是有行為問題等等,家長盡快讓學校或專業(yè)人士協(xié)助處理孩子的特殊需要或問題。另一方面,
幼兒園老師若能盡早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如學生上課表現(xiàn)欠佳但在某些方面有潛能的因由或學生不費一點力氣就考得高分的負面影響等等,老師按學生能力與興趣因材施教,學生的潛能就不會被糟蹋。盡管可以使用各種正式的智力測驗、能力測試等工具或者輔助性的家長、老師的觀察評量進行早期鑒別,超常兒童仍然有限當大的機會被誤解,因為他們的發(fā)展過程不一定一致,鑒別超常因此總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性的任務。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
(責編:green????來源:育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