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Supinehypotensivesyndrome,SHS)是由于孕婦平臥位時巨大的妊娠子宮對下腔靜脈及腹主動脈的壓迫,使回心血量驟然下降,嚴重低心排所致。臨床表現(xiàn)為低血壓、呼吸困難、脈快弱、面色蒼白、冷汗等狀態(tài),進而可導致胎盤血流量下降及胎兒窘迫。如不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可危及母子生命。隨著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作為剖宮產的嚴重并發(fā)癥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一)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礎
妊娠期導致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是孕期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而其根本變化主要是下面幾個方面:
1.血漿和血容量增加血漿容量自孕6周開始增加,20孕周后加速,32~34孕周達高峰。妊娠后期體位改變影響血容量,平臥、立位、坐位時,由于股靜脈及下肢毛細血管壓力增加,毛細血管內靜脈壓大于膠體滲透壓,使組織液增加、血液濃縮而血容量減少;側臥位時,組織液回人血循環(huán),有效血容量隨之增加。
2.血液稀釋血容量的增加為血漿容量及血細胞增加的總和。血漿容量增加在先、較多,而紅細胞增加在后、較少,因而發(fā)生血液稀釋,表現(xiàn)為血紅蛋白濃度、血細胞比容及血液黏稠度的減低及紅細胞沉降率加速。
3.組織間液增加主要是由于血液稀釋、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所致。另外,由于從盆腔回流至下腔靜脈的血量增加、增大的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阻礙血液回流,使股靜脈和下肢毛細血管壓力增加,毛細血管內靜脈壓高于膠體滲透壓,迫使液體流入組織間。再者,孕期血漿雌激素、醛固酮、去氧皮質酮濃度增加,亦使鈉和水潴留在組織間。
4.心排出量增多自孕10周開始,在孕28周達最高峰。心排出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每次心搏出量加大,其次是心率增快。雖然心排出量增多,但由于血液稀釋易于流動,而且末梢血管阻力減低,故心臟負荷得以降低。妊娠后期,體位影響心排出量,仰臥位時,子宮壓迫下腔靜脈造成機械性梗阻而靜脈回流減少,心排出量降低,使血壓下降,出現(xiàn)頭暈,心悸,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血壓迅速下降等癥狀和體征;側臥位時,心排出量增加,癥狀和體征明顯緩解和消失。
(二)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發(fā)生的機理
當產婦仰臥位時,妊娠子宮體水平壓向脊柱,對下腔靜脈產生明顯的機械性壓迫,使下肢及盆腔靜脈血回流受影響(嚴重時可完全阻斷下腔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心搏量下降,從而引起血壓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絕大多數(shù)接受硬膜外麻醉的剖宮產病人,在仰臥位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腔靜脈受壓,形成隱匿性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大多數(shù)孕產婦可因為外周阻力增加,良好的側支循環(huán)(如奇靜脈、椎靜脈及腰升靜脈等)形成,以及良好的心肺功能代償使回心血量及心搏量無明顯減少,而避免了暴露性SHS發(fā)生。
SHS在硬麻外或腰麻時發(fā)生率高,主要原因是:①實施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后,交感神經節(jié)前纖維被阻斷,使麻醉平面以內的血管擴張,血液淤滯,從而減少回心血量及心搏出量;如果阻滯平面過高或范圍過廣時,血管擴張更廣泛,更是增加了SHS發(fā)生率。②麻醉后腹肌松弛,失去對子宮的支撐作用,妊娠子宮借自身重力加重了對下腔靜脈的壓迫。③分娩期,硬膜外靜脈叢的體積增大,硬膜外腔間隙減少50%,在子宮的壓迫下,藥液極易擴散而使麻醉范圍擴大,而誘發(fā)血壓下降。④當高位阻滯心交感神經時,使心肌收縮力下降,更易發(fā)生SHS。
研究發(fā)現(xiàn)SHS在擇期剖宮產中更易發(fā)作,原因為擇期剖宮產者未出現(xiàn)陣發(fā)性子宮收縮,子宮血流量相對充足,子宮的相對體積及重量較大,對下肢及盆腔的回流影響更大。在急診剖宮產時,產婦多已臨產,由于胎頭銜接人盆,宮體沿產軸上舉,減輕了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故較少發(fā)生SHS,程度也較輕,尤其是進入活躍晚期后極少發(fā)生本征。因為:①產程中產婦呼吸深快,胸腔內靜脈轉為負壓,利于靜脈回流。②陣發(fā)性子宮收縮可使子宮血流量及容量相對減少。③產婦的交感神經緊張亢進,血管阻力增強,利于靜脈回流。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兒等使子宮異常增大及心肺功能差、伴有子癇前期者易發(fā)生本征。
(三)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
1.產婦表現(xiàn)頭暈,心悸,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脈細,血壓迅速下降等癥狀和體征,側臥時以上癥狀消失或緩解。
2.胎兒及新生兒表現(xiàn)由于孕婦血壓下降及麻醉期間低氧血癥的影響,可導致急性胎兒宮內窘迫甚至窒息,嚴重危及胎兒、新生兒的健康。
(四)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防治處理
1.心理護理孕婦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熱情迎接,仔細詢問病史,耐心解釋,以緩解孕婦不同程度的緊張感和恐懼感,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麻醉和護理人員的護理。對子宮肌瘤合并妊娠、巨大兒、前置胎盤、頭盆不稱、臀位橫位等極易誘發(fā)此癥的產婦,術前要備好急救物品。
2.吸氧仰臥位綜合征的發(fā)生可致使胎兒宮內缺氧,發(fā)生窒息,應常規(guī)吸氧,提高母體和胎兒的氧分壓,并配合醫(yī)生做好新生兒的搶救準備。同時要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3.選擇最佳輸液部位應于麻醉前選擇上肢靜脈為穿刺部位,避免選擇下肢靜脈。臨床研究表明:剖宮產術中產婦上、下肢末梢靜脈壓差異非常明顯,硬膜外麻醉平面確立時,產婦的下肢靜脈壓明顯高于麻醉前。
4.維持有效循環(huán)在胎兒娩出前可快速輸入10%的葡萄糖液或平衡液500~1000毫升。如在麻醉前快速輸入可增加毛細血管內靜水壓,使部分輸入液體較快地進入組織間隙,既不能預防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又加重了孕婦的鈉水滯留。麻醉以后,受阻滯部位血管擴張及血容量相對不足引起毛細血管內靜水壓下降,使快速輸入的液體較多地存留于血管內,起到預防和糾正SHS的作用。
5.體位改變首先擺好產婦麻醉體位。臨床中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產婦在手術開始后的2~3min內出現(xiàn)心慌、胸悶等自覺癥狀,并伴有明顯的血壓下降,應立即將子宮推向左側或把床左傾15°~30°,產婦自覺癥狀迅速減輕或消失,血壓上升,此方法及時、迅速、有效。在處理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上,體位的改變顯得尤為重要。
6.緊急處理如產婦出現(xiàn)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口唇紫紺,應立即給予面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有胃內容物返流嘔吐,可將產婦的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嘔吐物,預防吸入呼吸道。
7.麻醉后處理嚴密觀察血壓、脈搏的變化,注意孕婦有無心慌、胸悶等低血壓休克的表現(xiàn),及時處理。不能隨意給予升壓藥,必要時可酌情給予麻黃素或阿托品。
綜上所述,為了預防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的發(fā)生,醫(yī)護人員應了解產婦妊娠末期臥位及生活習慣,術中采取適當體位,保持輸液通道的暢通,適當?shù)膽每s血管藥,對于貧血、產前出血的產婦應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及時補充血容量,調整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