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信號。若疾病沒有得到控制,即使熱退下來還會再次升高;退熱本身也不能治療引起發(fā)熱的原發(fā)疾病。一般發(fā)熱低于38.5℃時,可暫不給予退熱治療,如小兒精神、飲食等方面都較好,可密切觀察一段時間;如精神很差,食欲明顯減少,說明小兒病情不輕,應盡早到醫(yī)院診治。高熱時(>38.5℃~39℃),無論小兒精神等各方面狀況如何,均應及時給予退熱治療。退熱措施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兩種。
1、物理降溫 不使用藥物而通過增加人體散熱達到降溫目的的方法為物理降溫。小兒高熱時,若周圍環(huán)境溫度不很冷,采用揭去被子、解開衣服等是促進人體散熱的最好方法。包被過厚過嚴,反可加重發(fā)熱,容易誘發(fā)高熱抽風。周圍環(huán)境較冷時,可將小兒移至較溫暖處,采取上述方法。揭開衣服后,加用溫濕敷更易于退熱。溫濕敷方法如下:將孩子的衣服脫去或暴露軀干部位,用溫毛巾(溫度40~50℃)敷于暴露部位,及時更換毛巾,保持溫度基本不變,最好能持續(xù)30分鐘。對于有條件的家庭可給發(fā)熱的小兒進行溫水浴。水溫同樣應保持于40~50℃。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有時也可采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用紗布浸泡30%~40%的醫(yī)用酒精或白酒,涂擦腋窩、大腿根、頸部、肘窩等處。這些部位的大血管位置淺表,酒精的蒸發(fā)可帶走一定的熱量,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一般不提倡使用冰袋或低于體溫的涼敷的方法。低于體溫的溫度可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不利于皮膚散熱。對于醫(yī)院有時采用的冰枕的方法,一般家庭不易效仿。冰枕主要適用于惡性高熱或頑固性高熱時,應在醫(yī)生、護士的指導下使用。孩子出現(xiàn)高熱時,應用市售冰袋可防止體溫繼續(xù)升高。冰袋不是退熱的主要方法。
2、藥物降溫 物理降溫雖然效果不錯,但作用較緩慢。對于有高熱驚厥史或有抽風史的患兒,如不能及時或很好采用物理降溫時,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由護士或家長進行藥物降溫。藥物降溫可通過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推注多種途徑進行。一般家庭多選用口服途徑。退熱藥物種類很多,對于小嬰幼兒應該首選撲熱息痛或含有撲熱息痛的藥物。目前醫(yī)院常推薦的藥物包括:百服嚀、安佳熱、恬倩、泰諾、美林等。這些藥物均為水劑,適于小兒服用。對于較大的兒童,也可選擇片劑藥物,例如:阿司匹林、APC等。服用退熱藥物后,體溫是否能很快下降,除與藥物種類和劑量有關外,關鍵是能否使散熱增加。也就是說,前面提到的物理降溫是保證退熱的前提。服用退熱藥物后,應注意避免仍然包裹孩子過厚、過嚴,孩子的體溫不易降低;或被捂出大汗,引起脫水等不必要的并發(fā)癥。
遇到孩子高熱時,家長應根據(jù)孩子與自家的情況,選擇采用物理降溫、藥物降溫、或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以使小兒溫度盡快降至正常范圍,且不致出現(xiàn)高熱驚厥等危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