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需要細心照顧、幫助和保護孩子。如果做不到這些,孩子很難會有安全感。如果媽媽不信任孩子,總是監(jiān)視孩子,孩子就會在媽媽尖銳的眼神下變得畏畏縮縮,沒有主見。
前幾天聽到一條駭人聽聞的消息,韓國現在的中學生,因學業(yè)問題自殺的非常多。想到那些逝去的生命,我想他們的媽媽肯定是悲痛欲絕的。
一項關于學生學習壓力的調查顯示,韓國的學生壓力極大,排在了很多國家的前面。可想而知,我們的孩子在面對“生活過得愜意嗎?”這樣的調查時,得分低是必然的。在“你認為自己健康嗎?”的調查上再拿個超低分,在我看來也不是什么驚人的結果。
媽媽們都熱切渴望自己的孩子有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為了滿足媽媽的這股熱情,那些埋頭于作業(yè)堆中的孩子們表情總是l-分陰郁,甚至還有許多孩子‘患了小兒憂郁癥。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需要小兒精神科治療的孩子,這個狀況聽起來讓人心疼,也讓人心驚。
只給孩子藥物治療其實是沒有效果的。醫(yī)生們都知道,接受治療的不應是孩子,而應該是媽媽。但是媽媽們總會認為自己沒有問題,只想著把孩子送進診所,治好了趕快接回家。
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秀,媽媽就會感到很光榮。每個媽媽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媽媽們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進行讀寫、背乘法口訣等訓練。有時孩子為了討好媽媽,也會去努力學習。這樣的孩子會被更早地送去學校讀書,媽媽對此會很欣慰。極少數幸運的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順利完成學業(yè),不辜負父母的期待。而更多的孩子由于不適應老師等原因碰到了很多問題,讓媽媽時常陷入苦惱之中。
孩子的心中很苦,不知道應該怎樣維護朋友關系,但卻得不到媽媽的回應和幫助,對此孩子也無可奈何。孩子需要能理解、支持、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大人。不過很遺憾,很多時候孩子的周圍并沒有這樣的人。
有位咨詢者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發(fā)現小學四年級自己因更換班主任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媽媽知道后除了對她很失望并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她。這位咨詢者還說,如果當時能求助于他人.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的話該有多好。
四年級的數學科目引進了新的概念,這種突然出現的困難會讓孩子難以接受。再加上老師教新知識時,孩子剛好走神了或有病早退了,種種因素使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此時,如果媽媽能主動跟孩子談談,該多好啊!如果能夠這樣,孩子就不會做出“我學習不好”、“別人不愿意和我玩”等焦躁和不負責任的自我誤診了,而是會重拾自信、重獲心靈的自由。
如果孩子在這樣的重壓下沒有成為學習的奴隸,依然能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我想他以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輕意放棄自己的人生。了解自己、什么都想親自嘗試的孩子一般獨立性都很強,如果媽媽能夠理解他、相信他,放開手給他自由,孩子一定會還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現實是很多媽媽經常脫口而出“讓我怎么相信你”之類的話。媽媽的懷疑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不敢探索。在不信任自己的媽媽面前,孩子會覺得自己像“奴隸”或者“罪犯”。而“奴隸”和“罪犯”整天想的是怎樣逃跑?,F在,媽媽正在以奪走子女成為自由人的人生機會為代價,實現著自己所謂的“愛”,送給孩子所謂的“幸福”。
以下是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寫的文章的節(jié)選。
有冰箱真好,它能給我食物。
有小狗真好,它能陪我玩。
但不知道爸爸為什么存在。
如果在這篇文章中提出“媽媽為什么存在”的問題,孩子會怎么回答???是“為了嘮叨”,還是“為了催促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