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寄希望于孩子立志成為科學家、文學家、數(shù)學家、明星、政客,等等之類的“理想”時,可曾問過孩子:快樂嗎?如果要用孩子的幸福與健康,換取所謂的成功將來,又有多少父母會認為,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可是現(xiàn)代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孩子更想要快樂和健康
如果問13歲的孩子洛根拉普蘭特,長大后他想做什么。他的回答可能會令人大吃一驚。通常,這個歲數(shù)的男孩在被問到這類問題時的典型回答莫過于:消防員、醫(yī)生或沖浪運動員。但是,拉普蘭特會告訴你:他想要快樂和健康。
學校給了孩子多少“快樂”
這個孩子在TED上的演講中提到:“哈克學校的教育令我感到快樂。”拉普蘭特討論了目前隨著教育制度而存在的問題,并且將它們與被他稱為“哈克學校教育”的系統(tǒng)進行了比較。
拉普蘭特說:教育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健康與幸福。
問題是,大多數(shù)人本能得認為:如果你去上學、念大學、找工作、結婚,你就會快樂。但我們都明白,事情并不總是如此簡單。
“為什么健康與快樂,不能如同受教育一般重要呢?”拉普蘭特提出這樣的問題及反思。
相反,孩子們接受各門學科的教育,目的在于為了將來能夠獲得一份工作。
學科優(yōu)先級造成的錯覺
在一場類似的TED演講中,肯魯濱遜先生提到,每一個教育系統(tǒng),對受教育者都有著相同層次、等級的學科制度。
魯濱遜說,教育的優(yōu)先考慮往往是哪門學科,對孩子將來找工作最有用。數(shù)學和語言往往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接著以人文和藝術排在了最末端。
“幾乎每一個系統(tǒng),都將藝術置于同一個層次。藝術、音樂、在學校的地位,通常高于戲劇和舞蹈。”魯濱遜提到:“世界上沒有一所學校,會像教數(shù)學那樣,每天給學生上舞蹈課。”
其結果則是擁有創(chuàng)造性的孩子,并沒有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因為他們的才能在學校屬于不被重視的一類。
學校應該讓孩子發(fā)覺目標
然而,國外很多學校允許孩子,像學生洛根拉普蘭特那樣,在學校的教育當中挖掘、發(fā)揮自己的興趣,并且真實經(jīng)歷自己學到的知識。
靈感來源于魯濱遜的演講,拉普蘭特的父母在兒子9歲的時候,將他從傳統(tǒng)的教育體制當中轉學出來。自那時以來,拉普蘭特開始圍繞著自己的目標來學習,這個孩子希望自己實現(xiàn)快樂與健康。
拉普蘭特說,在他受到的教育中,社區(qū)組織扮演著重要的組成部分。他被鼓勵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包括設計并縫制衣服、制作滑雪板。同時,這個孩子獲得了一個實習的機會,用來累積縫紉的經(jīng)驗。
換言之,孩子組織并規(guī)劃了自己的教育。這樣的教學系統(tǒng)充滿了機會主義及靈活性。它從未失去為孩子營造快樂及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先級景象。它讓孩子感悟到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