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日日的成長,爸爸媽媽勢必會遇到教育寶寶如廁的問題,但是您知道嗎?幼兒的如廁訓練,可是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個性發(fā)展呢?究竟如廁自理訓練與其個性發(fā)展有甚么關系?訓練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注意事項又有哪些?諸多疑問,就交由專業(yè)的小兒科醫(yī)生來為爸爸媽媽們解答吧!
如廁訓練影響寶寶個性發(fā)展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羅伊德將人格發(fā)展分為五期,1.口腔期(0~1歲)2.肛門期(1~3歲)3.性器期(3~7歲)4.潛伏期(7~青春期)5.兩性期(春春期之后)。兒科醫(yī)生表示,寶寶1~3歲時正在發(fā)展肛門期的階段,若此時藉由正確與規(guī)律的訓練,除了能夠讓寶寶學習如廁的自理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相反的,如果在寶寶在發(fā)展肛門期時并未在正確指導下接受訓練,或是訓練方式過于嚴格,按照弗羅伊德的理論,可能會因為寶寶在此時期無法滿足自己排泄的生理需求,而導致其未來可能會出現(xiàn)孤僻、小氣、膽小或是脾氣壞等情緒問題。
醫(yī)生小叮嚀
訓練時機應掌握得當
兒科醫(yī)生提醒欲訓練寶寶如廁的家長,訓練開始的時機相當重要,不論太早或是太晚開始都可能讓效果大打折扣。
過早訓練
1歲前的寶寶因身心理的成熟度皆不夠,訓練過程中勢必需要教導認知便意,但寶寶卻可能不懂便意的感覺,在寶寶不了解的情況下進行訓練,會讓寶寶的挫折感加倍。在其自主能力與收縮能力皆不到能夠讓寶寶進行訓練的程度,若再加上爸爸媽媽求好心切,不自知的造成寶寶心理壓力,可能導致收到反效果。
過晚訓練
寶寶在3歲之后仍有尿床情形尚屬正常,不需要一發(fā)現(xiàn)孩子尿床就緊張地要趕緊訓練或是訓練過程格外嚴格,因為假使沒有特別訓練,寶寶也會因為本能的模仿能力而學習大人的如廁習慣,畢竟早期沒有如廁訓練的觀念時,也不會有一輩子尿床的問題,但由此可知「模仿」也是寶寶學習的重點方式之一,家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便可提供寶寶最佳「身教」。
1歲半后可開始如廁訓練
訓練不可太早也不能太晚,究竟寶寶幾歲才是開始如廁訓練的好時機呢?兒科醫(yī)生指出,在進行如廁訓練之前,家長應先了解寶寶的生理發(fā)展過程。通常寶寶在一歲半之后其自我控制的能力會漸入佳境,同時也較能理解家長的情緒與話語,在寶寶7、8個月時,家長可以先開始在寶寶每次要排便時,一邊教他「這就是便便的感覺」,讓他先慢慢認識便意,有助往后的如廁訓練較為順利。
事實上,每位寶寶的發(fā)展狀況不同,能夠開始訓練的時機也各有不同,爸爸媽媽可以詢問專業(yè)小兒科醫(yī)生的意見或是觀察自己的寶寶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寶寶個性,逐步幫助寶寶開始如廁訓練。
家長必知訓練前準備
必備用品
防濕尿墊
訓練初期可能會遇到寶寶尿床的問題,可舍棄尿布而于寶寶床下放置防濕尿墊。
學習褲
學習褲的功用在于讓寶寶戒除依賴尿褲并學習穿脫內褲,若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生尿褲子情形,也能因為學習褲內的防水設計讓尿液不致外露,也讓爸爸媽媽好善后。
學習便器or兒童學習專用馬桶椅墊
當寶寶進階學習到可以坐上馬桶時,為了避免意外發(fā)生,建議家長可為寶寶準備學習便器或是將學習專用的馬桶椅墊放置在一般馬桶上,兒科醫(yī)生并提醒家長,不論寶寶坐在學習便器或是學習馬桶椅墊上,為求安全,家長都應在旁陪伴。
必備觀念
兒科醫(yī)生建議家長,訓練一開始的地點不需拘泥于廁所,當寶寶有便意,便可配合寶寶將便器放在他想要排便的地方,并且搭配流水聲、噓噓聲幫助他營造便意,等到寶寶適應便器時便可以將地點轉移至廁所,并且在每次于廁所排便后都予以口頭獎勵。
如廁訓練這樣做
言語輔助
當寶寶出現(xiàn)臉色脹紅或是「嗯嗯」等用力的聲音;若出現(xiàn)坐立不安、肌肉收縮或是有一陣陣抖一下的模樣,則可能是寶寶有尿意,兒科醫(yī)生建議家長在此時可以提供言語輔助,利用肢體語言以及表情,向寶寶解釋尿意的感受。
固定時間訓練
一開始時,家長可以每個鐘頭帶寶寶到廁所蹲一下,每次約待3~4分鐘,培養(yǎng)寶寶的便(尿)意。
健康飲食
寶寶的飲食內容應注意水分以及纖維質的補充,適量的補充水與油脂,也可以幫助其尿液及糞便的形成。
家長應隨伺在側
為寶寶安全著想,建議家長在訓練初期應在旁陪伴,等到中班或大班,便可以試著讓寶寶自己試著上廁所、擦屁股。
避免養(yǎng)成寶寶依賴性
一開始一定會有擦不干凈的情況,可以請寶寶在上完廁所后再請媽媽幫忙即可,不需要從頭到尾都幫寶寶做到好,對寶寶予取予求可能會養(yǎng)成寶寶的依賴性。
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
家長可以順勢教育寶寶衛(wèi)生環(huán)境的維持,例如尿準在馬桶里沒有滴出來、若有滴出來的地方應該要擦拭干凈以及如廁后洗手等衛(wèi)生習慣,都可以在每次如廁后教育他,幫助寶寶從小便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醫(yī)生小叮嚀
家長勿操之過急
兒科醫(yī)生提醒家長,寶寶在學習的過程過程中難免會有令父母感到挫折與惱怒的時刻,但比起寶寶,家長擁有更多的理性與知識可以控制情緒,甚至可以找到您的支持系統(tǒng)幫您一起進行訓練。
寶寶的如廁訓練通常至少約需持續(xù)2~3個月,也有寶寶需要等到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見成效,家長應抱持著最大的耐心與愛心來陪伴與教育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