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幾本咱都買回去!”
某日,石頭媽媽邀我去書市,幫孩子挑選幾本適合他讀的書。我剛好也想去書市轉(zhuǎn)轉(zhuǎn),便欣然應(yīng)允。那家書店有許多好的兒童圖畫書,我徜徉在書海中,一邊挑選著書,一邊靜靜享受著遨游書海的快樂??纯催@本,再看看那本,哪本也不舍得放下。
“兒子,快來看看你喜歡哪本?”正猶豫間,忽聽到一個中年女子的聲音,聽聲音有些耳熟。我回頭一看,真巧,是我們班欣欣和他媽媽。“沈老師,是您啊,周末過來買書嗎?”“是?。?rdquo;我笑著點頭,“你也帶欣欣來買書嗎?”
“嗯,上次家長會您給推薦的那幾本書真好,我家欣欣都看得入迷了。現(xiàn)在每天都嚷著要看圖畫書呢!”欣欣媽媽邊說邊對照著書單子找書,邊找還邊喃喃自語:“嗯,《爺爺一定有辦法》,對,就是這本。”“這是……”一會兒工夫手上就拿了五六本書。
本以為她會從里面選,可我發(fā)現(xiàn)她壓根沒有要挑的意思,而是徑直走向收款臺。,“這幾本書,多少錢?”欣欣媽媽把書放在桌上,邊掏錢邊問營業(yè)員。營業(yè)員迅速算了一下,麻利地說:“八十五。”
“欣欣媽媽,怎么一下子買那么多書啊?”“這書好啊,孩子每本都很喜歡,平時一個玩具就七八十塊錢,這么多書才八十多。”“不用一次買那么多昀,一次買一本,看完再買呀!”我話音未落,卻看見旁邊的營業(yè)員對我側(cè)目而視,趕緊知趣地閉上嘴巴。
“沒事,那樣多麻煩,一次就買上,省得以后來回跑。沈老師您先忙,回頭再聊。”我剛想再說什么,欣欣媽媽卻急急忙忙地交上錢,走了。
真是一位不差錢的家長。
幾天之后,放學(xué)時我和欣欣媽媽聊到這個問題,想了解欣欣最近讀書的情況。欣欣媽媽不無擔(dān)心地說,欣欣讀書好像沒有以前那么專心了。一本書,兩分鐘就看完了,有時候,一本書沒看完又看另一本,老是心不在焉的樣子??偸菍寢屨f:媽媽我看完了,我要看那一本。
我坦言,欣欣的這種情況和媽媽喜歡一次性購買許多書有關(guān)。
許多家長喜歡一次為孩子購買大量的繪本。既然繪本好,那就多買點,讓孩子看吧!卻不知繪本的購買并非多多益善。一次最好只買一本。一次買得太多,孩子容易不珍惜,于是囫圇吞棗地看,浮在表面,難以深入地品讀。好的繪本,是經(jīng)得起一遍又一遍的體味的。,
人在餓的時候吃飯才香,讀書也是一個道理。如果一次給的太多,孩子始終處在一種過度滿足的狀態(tài)中,那么他對于書,就沒有渴求。
“那怎么辦?”欣欣媽媽聽了頻頻點頭,可是接下來就有了疑惑,“書我都已經(jīng)買了呀!”
我建議欣欣媽先留下一本,每個星期只讀一本書。“可是他兩分鐘就看完了呀。唉,當(dāng)時要是聽你的就好了,他看完了就不新鮮了。”欣欣媽螞一臉的失落。
怎么讓孩子對一本書保持長久的興趣?
變個花樣試試。
許多家長認(rèn)為,圖畫書買來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這只是開始。引導(dǎo)孩子閱讀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繪本只是一種媒介,一種工具。陪孩子一起讀繪本,不只可以使孩子自身的價值表現(xiàn)出來,而且可以促進親子關(guān)系和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水平,一舉多得。
怎樣和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
比如,一開始先由父母給孩子講圖畫書,接下來,等孩子比較熟悉故事情節(jié),可以鼓勵孩子們講給家長聽,過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親子圖畫,繪畫圖畫書里講的故事,如果有條件,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扮演游戲,分別扮演圖畫書哺的角色,將故事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來。別小看這個過程,它不但可以讓孩子身臨其境地感受故事帶來的意境,更好地領(lǐng)會書面語言,更能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和膽量,使親子關(guān)系更為融洽,一舉多得。
原則上,我們每周和孩子讀一本書,一方面讓孩子保持對書的渴望,另一方面,能夠“讀”得比較深入。一本好書,一家三口一起演繹,一起玩味,把它的精華都讀出來,誰說不是—件愜意的事呢?帶著任務(wù)聽故事
“孩子們,快坐好,沈老師給你們講故事聽好不好?…
“好……”孩子們拖著長音回答,一個小小的聲音夾雜在孩子的聲音中“不好……”
我愕然,飛飛。
“飛飛最喜歡聽故事了是不是?”我沖飛飛笑笑,想給他一個積極的暗示。話一出口,便覺得錯了,這簡直就是在剝奪孩子的感受嗎。
“我不喜歡聽故事。”飛飛仰起小臉,一臉的不高興。
“為什么呢?”我較真了,這個有個性的寶寶,我倒要弄明白他為什么不喜歡聽故事。
“聽完故事還要回答問題呀,'’飛飛把雙手抱在胸前,顯得很酷,“可是我又不想回答問題。’
“……”
我不知道該怎么去回應(yīng)飛飛,因為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我從來沒有認(rèn)真考慮過的問題。幾個字跳進我的腦海:帶著任務(wù)聽故事。
我并不諱言,就在幾天前,我還眉飛色舞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要認(rèn)真聽哦!聽完老師會提問的,我看誰聽得最認(rèn)真。”就在幾天前,我還在為孩子們聽故事時的“全神貫注”而沾沾自喜,全然沒有顧及到孩子們緊繃的神經(jīng)。
是啊,帶著“任務(wù)”聽故事,不全神貫注哪行?
可是,這樣的全神貫注中,能有多少孩子體會到故事帶來的快樂,有多少孩子陶醉其中,有多少孩子能夠真正地被故事所感染?恐怕答案并不樂觀。
我想,很多孩子都像飛飛一樣,不喜歡在聽故事之后被提問的。
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這種情況也是會常常出現(xiàn)的。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夠記住點什么,于是不停地提問“小豬看到小狗了嗎?”“最后小貓怎么樣了?”這樣的問話多了,故事便變得索然無味了。
有時讓孩子體會到“純粹”的閱讀的樂趣,恐怕比“讓孩子記住”來得更加有意義。文字的枷鎖
今天我值班。6:00以后,沒來接的孩子統(tǒng)統(tǒng)交給我了。
我捧著一大摞故事書,快步走進大廳:“孩子們,看書噦!”
圖畫書,是我的最愛。
孩子們飛快地跑過來,一邊挑選書,一邊唧唧喳喳地議論開了:“哦,又看書!”“這次你要看什么?”
“噓”我做了個安靜的動作,捧著一本書,自顧地欣賞起來,很陶醉的樣子。
“沈老師,講個故事吧!”“老師,我想聽故事!”
今天下午兩節(jié)美術(shù)課,兩個小時下來,嗓子真的有些受不了,于是我偷起懶來:“孩子們,老師今天嗓子好疼,自己看好不好?我還想找個小朋友來給我講故事,怎么樣?誰會講故事?”
“老師,我!”“老師,我講!”聽到這話,孩子們躍躍歙試。平時真小看他們了!今后,真應(yīng)該多給他們一些這樣的機會。
在舉手的孩子中間,有一個最小的,是藍精靈班的劉晏孜。
“晏孜,你來給我講講書上的故事吧!”我朝小家伙招招手。晏孜欣然跑過來,拿著她的圖畫書,羞澀地低著頭。我看著書的插畫,故作驚奇地間:“啊,好奇怪喲,兔子旁邊站著一只烏龜,要干什么呢?”朋友們,猜到了,嗎?這是龜兔賽跑。
“小烏龜要請小兔子和小鳥到他家去吃冰淇淋!”我大跌眼鏡。
“哇,真的,那可是太好玩了。后來呢?小兔子去了嗎?”
“小兔子說,不去了,太熱了!”晏孜說完,樂呵呵地指著烏龜頭上盼汗。
“那小鳥去了嗎?”“小鳥也沒去,她說,我拍拍翅膀就不熱了!”
“哈,原來是這樣,多有趣兒的故事!后來呢?”我意猶未盡。
“沒了!”還沒等我反應(yīng)過來,小家伙已經(jīng)笑著跑走了。我沒聽夠。
“還有誰愿意給老師講講他的故事呢?”
“老師,我!”小航跑過來。
大班的小全能:不管是生活習(xí)慣還是學(xué)習(xí)能力都很強。我對他的故事充滿了期待。
“春天到了,青……蛙媽媽在池……塘里……產(chǎn)下了黑黑的……”小航指著圖畫書上的字兒,二個字一個字地念起來。我驚異于小航能認(rèn)那么多字。可是當(dāng)我驚喜地抬頭看他時,我看不到他目光里的那種渴望,那種享受,那么快樂。我看到的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小蝌蚪終于變成了真正的小青蛙。”故事終于講完了,小航長吁一口氣,臉上的表情是如釋重負(fù)。
故事“讀”完了,可是,快樂在哪里呢?下面的孩子們聽到的只是機械的“字”,他們沒有感受到快樂,而小航的“快樂”呢?來源于“故事讀完了”。
“小航認(rèn)識的字真多啊!”我笑著摸摸小骯的頭。“你的故事講得真不錯,其實,你不用照著書念,會講得更好,那我們就又能聽故事,又能看表演啦!”小航不好意思地笑笑,跑了回去。
一時間,我坐在那里,不知道是應(yīng)該欣慰還是應(yīng)當(dāng)惆悵。
閱讀,是件好事,只是不要讓文字成為限制孩子思維的枷鎖吧!
對于早期閱讀,太多家長認(rèn)識上存在誤區(qū)。
一次家長會,我做過一份關(guān)于閱讀的問卷調(diào)查,59位家長中,有42位家長對早期閱讀的理解就是:識字。’
其實-早期閱讀和識字完全是兩個概念。閱讀不必以識字為前提。看帶字的書叫閱讀,看單純的圖畫書也叫閱讀。所謂早期閱讀,是為了養(yǎng)成孩子對書面語言的興趣,知道怎么看書,怎么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只要孩子知道了從書中可以得到快樂,那么孩子就擁有了喜歡讀書的習(xí)慣,我們的教育目的也就達到了。
對小孩子而言,最好是畫面大而且字少的書。在閱讀時,可以邊指著書上的字邊念,讓孩子看畫面,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在家長和孩子一遍遍共同講述中,讓孩子逐步培養(yǎng)對書面語言的興趣。隨著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逐步選擇一些字比較多的圖畫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當(dāng)然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xué)會了識字。等到孩子感到認(rèn)字真正成為他的需要時,再有意識地教他,那么我們的教育便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