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開幼兒園的課外讀物,看到一篇文章——給孩子一個免于恐懼的未來。
內(nèi)容大概是:國內(nèi)某小學的孩子赴日交流,問日本同齡人:“你們快樂嗎?”日本孩子歡呼:“快——樂!”當日本孩子問同一個問題時,我們的孩子沉默良久之后低聲回答:“快樂。”一個正常孩子如果遭際不是太差,一般而言愉悅的情緒占主導。十多歲的孩子普遍“不快樂”,是課業(yè)的壓迫,其實也是中國父母對未來感到恐懼的投射。很多人認為:幼兒園不學拼音怎么行,會被小學老師嘲笑;小升初無矩可循怎么辦,課外班多多益善;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均怎樣應付,從學前抓起奔名校而去。雖然大多數(shù)父母并不愿意看到年幼的孩子每天伏案寫作業(yè)到深夜,但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到恐懼,迫使他們成為虎媽狼爸,在一個貌似正當?shù)睦碛上鲁蔀楹⒆油甑钠群φ摺?/p>
看完之后,我感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家長朋友們,他們說我的孩子在幼兒園怎么沒學到什么知識呀?回來都不會說,問他也不會講,到底是去幼兒園做什么呢?
試問:有誰曾想過你追著孩子問在園學了什么?是否會無形當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難道寶寶不會想媽媽為什么每天都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為什么要說呢?煩死了。
請問,又有誰知曉幼兒園的概念是什么?(幼兒園:幼兒的活動場所應該像花園一樣自然、清新、美麗,幼兒就像茁壯成長的花草樹木,幼兒教師就像富有愛心而辛勤的園?。?/p>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于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里學到的呢?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為什么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里學到了什么呢?”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里,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所有在場的人對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回答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幼兒時期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事實上,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他們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他們的良好習慣。